農民的故事
  • Home
  • STORYS
  • special

左鎮的背景

對於舊時左鎮,一個當地的阿嬤表示,她說小時候家裡有很多孩子,古早時的日子過得十分貧困艱苦,十個小孩一起擠一條棉被、一下雨就點著火把抓青蛙來賣、到處拔野菜回家煮、沒有白米飯能吃只能吃番薯籤......吃苦,是老一代左鎮人共同的記憶,藉由阿嬤的分享,可以勾勒出左鎮人努力的為生活奮鬥的精神。

左鎮面臨的問題​

 

開通道路原本是為了方便物資運到左鎮,也方便可以有勞動力來振興左鎮的農業,但是路開通了之後反而加速了人口的外移,也導致左鎮人口老化以及勞動力不足,在此情況下又導致左鎮經濟情況變差,又增強了人口外流,陷入不斷地惡性循環。
再加上左鎮的土質為白堊土,許多植物都不適合種植,再加上為水源保護區,無法進行開發,用水取得也較為困難,土質卻又容易在下雨時積水暴漲,某個地區甚至在淹水時能淹掉2/3的電線桿,但是後來意外發現高鹼性富含營養鹽分的土壤可以使部分水果種得更好甜度更高。

 

社區轉型面臨的問題

圖片
左鎮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勞動力不足和缺乏宣傳管道。左鎮的特色農產葛鬱金(粉薯)要精緻成葛鬱金粉需要大量的人力純手工製作,但是在勞動力不足的狀況下遇到了瓶頸,再加上法律規定沒有經過科學證實不得於包裝上標示產品療效,因此大部分的消費者並不知道葛鬱金是左鎮居民流傳下來潤腸、利尿、解毒的法寶,是先人代代流傳下來的智慧和經驗結晶。在不知道它的真正營養價值的情況下很少有消費者願意花錢去買較昂貴的葛鬱金粉。

​薑黃也是曾經風靡一時的保健聖品,但是在不久前被媒體爆料出某地的薑黃有重金屬超標後,所有的薑黃都被貼上重金屬的標籤,價格因此一直往下跌,這也是左鎮農民們遇到的困境。

圖片
 
 
社區一直以來也有想要往網路行銷的方向發展,但是由於技術上的問題,一直不知道該怎麼著手,因此除了在市區的兩間店面裡有在販售左鎮的農產品外,只有在左鎮買的到左鎮的農產,沒有辦法把商品賣到外面去,商品圈一直無法擴大,也無法讓更多消費者看到左鎮的農產,真的很可惜。

農民、長輩的故事

圖片
圖片
種植菜瓜的農民,每天都要和果蠅搏鬥,比誰先搶到絲瓜,要是看到絲瓜上停著果蠅,阿伯會生氣地打下去要果蠅走開,因為只要被果蠅叮到,那顆絲瓜就會爛掉、無法收成了。阿伯要搶先在果蠅攻擊之前一顆一顆仔細地把絲瓜套網、包起來,才能確保絲瓜完好無缺,看著阿伯對於絲瓜充滿關愛的眼神,就知道這一顆顆絲瓜一定都是阿伯辛苦的結晶,想必特別飽滿甜美。
圖片
圖片
種植人參果的農民,老實說是在「賣命」也不為過,因為每天必須坐在椅子上彎下腰一片一片拔掉人參果的新葉,以免人參果的葉子花掉了太多的養分,導致果實不甜美,但是又不能拔掉太多葉子,這樣又會讓植物死掉,必須掌握好葉子的數量才能種出最美味的人參果。這樣繁複且耗時的工作不論對年輕人還是老年人的腰部傷害很大,而且每天都要花許多時間這樣一株一株植株細心呵護,非常辛苦,可是又不得不做。
阿嬤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每個禮拜二和禮拜四能夠有專車接送到社區和其他老人一起做活動,動動手腳動動腦,是一個禮拜裡最快樂的時光, 阿嬤希望大家能夠多多關懷偏鄉的老人,也希望政府能夠改善偏鄉的照護機制和醫療資源,讓所有的老人都能享有良好的生活品質。阿嬤十分好客,拿了好多糖果、影乾、飲料,以及自己親手醃漬的鳳梨和筍子要我們品嘗,在我們向他道別時甚至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要我們以後還要常常回來看她,真的讓人覺得十分溫暖。
圖片
圖片
圖片
在公館社區裡有著這麼一位親切的總幹事,每天在社區內服務超過12小時,為社區內大大小小的事張羅奔走,而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持著她去克服重重的困難為左鎮帶來新的氣象?總幹事坦言,其實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她純粹地覺得左鎮這塊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與西拉亞文化的土地,值得被更多人看見。礙於不懂得行銷、文書處理的人力太少,對於左鎮感到可惜的她決定自己挺身而出。而總幹事最大的目標就是在觀光客與農民的需求之間做連結,取得供需都雙贏的結果,藉此也活絡左鎮社區。然而,一路上面臨了許多困難,其中也包括研發新的產品所需要的時間、人力及作物問題,此外,面對農民的不信任,疑惑到底公館社區能否成功研發符合消費者胃口的產品、社區要跟農民收多少作物、以多少的價格收購等等的問題,面對總總挑戰,總幹事就開玩笑地說:「從事社區營造,真的是一踏入就萬劫不復。」然而,儘管這麼說道,但我們也明白大家都有非常一致且堅定的目標──發揚左鎮,而憑藉著一股誠懇踏實的傻勁,我們可以看到左鎮同仁炯炯目光裡有著希望跟期待。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 Home
  • STORYS
  • special